- 谢帮生;丁玉婷;汪虹雨;张哲宁;
选取2016—2022年参与乡村振兴社会责任履行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稳定性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分析表明:高管团队稳定性能够通过降低企业战略差异度和经营风险从而促进企业乡村振兴社会责任履行。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企业乡村振兴社会责任履行的积极作用在高管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压力和信息强制性披露会强化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企业乡村振兴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对引导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2期 No.153 10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林俊杰;张群;魏远竹;
双边网络的异质性特征是流转平台实现有效运行的关键考量维度之一。以海域使用权流转定价的制度不完善为出发点,构建一个融入双边效应的海域使用权流转平台定价模型,探析影响流转平台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理论推导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在双边市场环境下,影响海域使用权流转平台定价策略的因素主要包含市场双方的组内网络外部效应、交叉网络外部效应和平台的服务成本等。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建立和完善海域使用权流转双边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实现市场交易主体的效用最大化,从而推动流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No.153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陈伟雄;余子凤;涂志辉;
发挥数字经济与生态经济相互促进作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与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修正耦合协调模型和灰度预测GM(1,1)模型,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3—2022年省域生态经济与数字经济耦合度与协调度不断上升,且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对于生态经济与数字经济协调度较高的省份,保持良好外商环境、一定的人口密度与良好的教育资源是提升协调度的有效途径;对于协调度次高的省份,地方富裕程度、外商环境对生态经济与数字经济协调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于生态经济与数字经济协调度较低的省份,应加快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合理的人口密度并提升人口质量。
2025年02期 No.153 12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 牛泽林;林昱州;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乡村振兴的新驱动、新支撑与新引擎。在阐释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2012—202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提高农业科创能力、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赋能乡村振兴,且作用大小上呈现出东部最优、中部次之、西部较差的区域差异性特征。因此,各地需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突出数字化赋能,探索走出新路径,打造新样板。
2025年02期 No.153 13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朱贞静;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革命浪潮的双重推动下,新质生产力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方式,逐步成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力量。宁德市在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具有诸多实效,以宁德市为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德市经济体量快速增长,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强劲,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面临产业群聚集效应尚未形成、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支撑短缺以及电动化应用全场景布局受限等挑战。宁德市深入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构建全球领先的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强化现代化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拓展多元化新能源应用场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
2025年02期 No.153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